
再 出 發
城市規劃是一門非常綜合的學科,涉及面非常的廣泛,其中公共衛生就是非常有代表的方面之一,現代城市規劃學科的起源,本身就和十七世紀倫敦瘟疫有著非常密切的因果關系。
自今年一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大家都憋在家里拿著手機刷各種資訊,思考著各種的面對疫情的應對方法,所以對趙燕菁老師在《疫中四則》中描述的那種想用自己的學術知識為抗“疫”出把力的心情感同身受,也很欽佩這種心情所引發的令人驚嘆的執行效率。
就在我們也天天憋在家里,“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報國之門”的時候,漢通擔任的責任規劃師的門頭溝區某鄉鎮聯系到我們,因為鎮里了解到我們之前為門頭溝區規自分局建設了一個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在信息化,大數據方面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希望我們能以這個鄉鎮的某個村為試點,研發一個人口流動和居住地綜合管控的數據工具,結果毋庸置疑,自然是一拍即合。
其實在很多年之前,互聯網+這個概念已經非常廣泛了,非常多的行業已經開始了互聯網方向的轉型,雖然這個趨勢誰也擋不住,但是傳統城市規劃行業在這方面的進展一直有些扭扭捏捏。甚至讓我覺得互聯網對于城市規劃行業就像四百年后會來滅絕人類的三體人,提前用智子封住了城市規劃學科進步的可能(最近總有朋友拉著我聊三體,我被他們洗腦了)。
其實在兩年前,漢通已經開始了傳統規劃+大數據的嘗試,因為我們已經深深的感受到了城市規劃行業轉型的大勢,雖然我們勢微力薄,但是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做點什么,因為總有些雞湯文說:邁出第一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兩年前,得知三體人要來滅絕地球的消息,我們發出了一個空間探測器——眾城智慧——去尋找城市規劃學科新的家園(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好像給我大腦成了永久性傷害)。
眾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們兩年前成立的致力于以傳統數據+大數據的綜合分析為基礎,探尋新的城鄉規劃編制思路的高新技術企業,核心團隊都是從漢通中選出的有冒險和探究新事物的精神的小伙伴組成的,當然,也包括我這個老伙伴。
成立兩年多的時間中,我們發現數據(包括傳統數據和大數據)分析和傳統城鄉規劃碰撞到一起的時候,飛濺出來的火花真是如漫天的繁星,除了這次在抗“疫”方面的靈光乍現之外,在城鄉規劃數據動態維護、城市體檢、責任規劃師、用地減量管控、違法圖斑核查等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但是,受制于我們的“勢微力薄”,我們只能抓住我們認為重要的方向和以我們的能力可以抓的住的方向,我們會定期推出數據分析+城鄉規劃在不同方面研究成果,在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用漢通+眾城智慧的綿薄的力量,為城鄉規劃的升維出一點力,一起打敗三體人(我是不是瘋了,滿腦子都是三體)!
萬 強
2020.04.11(第一稿)
2020.05.12(第二稿,拖延癥晚期)